中国碳排放:能源转型之路

赵松林 张馨梦

以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为始,中国的节能减排之路已走了近将七年。

若仅从数字解读,中国的能源供给转型效果不可谓不显著:能源消费增速自2011年开始下降,尤其占碳排放比重最大的煤炭消费更被显著遏制。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2至2015年期间,全国煤炭消费年均增长2.3%,显著低于2005年以来的平均水平;2014、2015年,煤炭消费分别自2013年的42.4亿吨下滑至41.2亿吨39.6亿吨

尽管如此,煤炭仍是中国碳排放的大头,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石油的5倍还多。根据IPCC计算公式可知,2014年煤炭造成的碳排放占所有能源总碳排放量的74%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2013;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作者估算,估算方法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2卷),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http://www.ipcc-nggip.iges.or.jp/public/2006gl/chinese/index.html

          生产
       
消费

细究煤炭的生产与消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二者的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增速在2011年达到顶峰,分别为11.19%8.77%。正因当时的煤炭价格高企,生产者加足马力,为后来的库存堆积埋下隐患。自2012年起,生产与消费的增速双双跌破2.0%,并在2014年变为负值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2013

「转型」,
     还是
「衰减」?

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除制造业主动做出调整、以清洁能源取代燃煤外,转型期叠加经济下行、传统工业衰退,亦是能耗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诸多倚赖重工业的地区而言,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以求得能耗下降,无异于「刮骨疗毒」:控制能耗立竿见影,但同时第二产业出现显著滑坡。

通过分析煤炭消耗量变化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定义了以下两种「能耗下降」的模式:1、有质量的改善,在能耗低增长、负增长的同时,第二产业仍能得到发展;2、单纯的衰退,第二产业与能耗同步滑坡,或降速更高。数据显示,消费煤炭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山西、内蒙古和河北,消费量超过30000万吨/年,与其他省份拉开极大差距。同年,四个省份的第二产业增速均现回落。山东省第二产业增速回落超过1个百分点,内蒙古、河北增长微弱,山西省则出现-7.34%的负增长。

可供对照的是,广东省在连续三年能耗负增长的情况下,工业生产总值仍能保持高增长。北京市则大举减排,连续五年能耗增长为负的同时,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依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高污染的第二产业为核心,山西、内蒙古等省终于走到尴尬境地。减排就意味着「壮士断腕」,以关停工厂、削减产能为减排的主要路径。进入2015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工业利润微薄,停工停产不再单纯为政府要求,而成为铁矿石、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一致选择。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但如果不依靠能源产业,靠什么拉动GDP?

「煤电联营」可能是出路——煤炭价格跌落,为热电提供巨大利润空间。2015年山西省公布的《山西电力产业三年推进计划》中则显示,全省未来两年将开工火电项目2754万千瓦,总投资1626.6亿元。而投资何来?众多煤企计划「借新还旧」,以借贷方式拉动新项目上马。

2015年初环保部将环评审批权下放后,即在山西省内遭遇尴尬一幕。被环保部否决的中煤平朔、华润电力等两个山西省内「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在山西省环保厅直接通过环评;七个月内,又有其他23个同类项目通过省厅环评。

堆积的煤炭产能无从消化,为力保GDP及「稳定」更难以割舍。然而若无法忍受阵痛,仅依靠转移原有产能维持生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转型
          并非
一日之功

被雾霾围困多年,京津冀地区同样身负减排重担。根据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报告显示,该地区需要将污染物削减七成,才能在2030年实现「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治污不仅需要京津冀地区治理,也需要周边如山东、河南等省市的协作。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5

由上图可以发现,不同地区对不同品种的能源需求也有所不同:河北占了焦炭消费量的五分之一,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则更需要煤油来维持城市的正常运作,而煤炭资源广受好评,内蒙古、山西、山东等比例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的煤炭消费已经连续多年负增长。这不仅有赖于第三产业的成熟,更因为作为首都,北京可以关停部分工厂、或将污染产业迁移至周边地区,以达到减排效果。与此同时,北京的第二产业发展也在逐年减缓,2014年仅增长不足5%

即便如此,2015年末北京仍拉响雾霾「红色预警」,11月30日当天局部地区PM2.5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中国环科院的研究称,本次严重雾霾天气的污染源主要是本地排放,尤其机动车排污。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

相较于直接消费量,单位GDP能耗是个更合理的分析指标。在十一五规划中,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设立了节能减排目标,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2%至22%不等,最终全部顺利完成。

然而这也使得河北省的处境则更为尴尬。2014年,河北省煤炭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带来的则是第二产业增长乏力,相较去年增幅几乎为零。2015年河北与德国能源署签订备忘录,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治理经验,以使用清洁能源、清洁燃烧、提高能效等手段解决雾霾困境。

但想另谋出路并非易事。环保部、南京大学的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将造成GDP减少2834.16亿元、减少就业岗位18.71万个,均远高于长三角、珠三角;治理环境带来的新增GDP及就业岗位,也大幅低于上述两地。

而这也是所有面临转型的企业与政府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