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人认知受损、失去记忆,仿佛身陷迷雾之中,这不是正常衰老过程所导致的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不可逆的大脑功能障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600万,目前他们被治愈的可能性——为零。

2019年9月21日,是第26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从容面对 不再回避(Let’s talk about dementia: end the stigma)”。2018年,全球共有5000万余人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平均每3秒,便会新增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奶奶已经第二次走失了,出门散个步的工夫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也说不清楚自己住在哪儿。”提到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奶奶,26岁的王培面露难色,家里人不得不给奶奶戴上了标有联系信息的黄手环,以防再次找不到家。“可还是会担心。” 王培说。

1994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是第26年。

尽管距离首次被世人认知已过去30年,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仍旧难以预防,且无有效诊疗手段,一旦发病就毫无逆转余地,只能尽力延缓病情发展。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认知功能减退、行为能力衰退、精神状态反复无常。

而阿尔茨海默病也是导致老人走失的“罪魁祸首”。中国每年接到走失老人警情约50万起,其中近80%由精神疾病和抑郁症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就占去七成。换言之,平均到每一天,老人走失事件1370起,728起由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导致。

七成中国老年人走失事件因阿尔茨海默症而起

病情现状

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阿尔茨海默病与其他失智症已位列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且是前十位原因中惟一一个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阿尔茨海默症及其他失智症 为全球第五大致死病因

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是老龄人口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患上失智症的几率为7.8%,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约4.8%,占所有失智症的60%-80%。老年人的患病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每五年就会翻倍。

而作为老年人数量增长最多的国家,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依照国际人口学会的定义,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即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岁及以上1.67亿人,占比11.9%。国务院预判,至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上升至25%。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患数量,也将随人口老龄化而攀升。《世界阿尔茨海默报告(2015)》(World Alzheimer Report 2015)显示,2015年,中国约有950万失智人口,占全球失智人口五分之一。按照中位数(70%)计算,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600万。

报告预计至2030年,将有逾1600万中国人遭受失智症困扰。这一数量约与中国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相当。

2030年中国患失智症人口或将增至1600万

在全球范围内,失智症患者人数也将在20年内加速上涨。失智症患者人数上涨主要受到人口增长与老龄化速度影响。区域趋势来看,发达国家病患基数大,增长幅度稍缓;拉丁美洲与非洲国家病患基数小,增长迅速;印度、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南部国家病患基数相对较大,且增长速度迅猛。

**
每年新增失智人数
全部
按年龄分组
= 1万人

2050年,患者总数将增至1.3亿人,中高收入国家增幅尤为明显。

45年内世界患失智症人口将上涨两倍

隐藏的病患

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惊人的数字并不是全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如同水平面下看不到的冰山,更多的患者并未去医院就诊,甚至尚未意识到自己已患此病。

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受诊人数远远低于实际病患数量,农村尤为明显。在针对城镇的调查中,仅27%失智症患者接受过诊断,农村受诊患者比例不超过10%。

由于中国家庭对老年人失智问题重视程度不足,许多早中期病患并未及时得到确诊,“老年痴呆症”这一暗含贬义的名字也使得许多患者讳疾忌医,不愿意被扣上“痴呆”的帽子。此外,中国人口的高速流动和迁徙,也大大增加了获得准确数据的难度。

在世界范围内,高收入国家中,阿尔茨海默病受诊率约为40%-50%,而在多数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仅5%-10%。

“早期发病隐匿、诊断难”是阻碍患者及时接受干预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据2009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起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治现状调查,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出现症状到首次确诊的平均时间在一年以上,其中67%的患者确诊时已为中重度(中晚期)。

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近90%的中国失智症患者在医院过世,这说明中国失智症患者往往在疾病晚期阶段才入院治疗。在延缓病情发展、延长患者寿命上,专业护理在失智症晚期已显得有心无力。

这也说明,阿尔茨海默病与其他严重疾病一样,“早发现、早干预”是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实是,作为现存有效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识别方法——蛋白示踪剂检测手段,尚未在中国获批上市,但即使通过审批,3000美元一次的价格,普通家庭也难以接受。

医护支出高企

随着失智症患病人数的提高,全球相应的总支出也逐年升高,其中大头来自欧美高收入国家,约占全球总支出的八成。且由于目前没有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手段与特效药,这些花费多用于政府支持项目与非正式看护。

世界治疗失智症总支出持续上升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医护费用高昂,但相关医疗保障与商业保险的报销额度却杯水车薪。据财新记者了解,中国60周岁以上老人因病在卫生院住院,农村合作医疗仅对治疗费和护理费每天补偿10元,且限额200元,对阿尔茨海默病无特别支持。

大病保险也仅对阿尔茨海默病后期开销有所支持。财新记者整理主要保险公司重疾险理赔条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想要获得赔付,须通过头颅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检查(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并且“完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无法独立完成:进食、穿衣、行动、移动、洗澡、如厕这六项基本日常能力中的三项或以上。

如果达到上述理赔条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基本上处于晚期阶段,此时进行干预,对患者的帮助远远不如患病前期及时治疗的效果。

防与治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无法治愈,但专业的护理(例如基本生活照料、心理疏导与精神慰藉、膳食协调、身体管理等)也会大幅提高失能、失智者的生存质量。

但现阶段,中国养老与看护机构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接受能力不足。据《2017中国民政统计年鉴》,358.1 万张养老机构床位中,仅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63.7 万人。此外,养老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显著,全国约4000万失能老人,对口养老护理人员仅30 万。

未来35年内失能老人人口将翻倍

 

中国地方养老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配比严重失衡

地方看护机构的扶持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养护需求,正规化、系统化的商业医护体系也许更能有效解决专业护理人才缺失的问题,但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能否作为老年人养护的更优选择犹未可知。

在预防方面,近期研究发现,通过控制饮食以及增加运动、认知训练、社交活动,老年人可降低35%-53%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另有观点认为,掌握两门以上语言亦对降低患病风险有帮助。

等待科学给出解药的同时,社会仍需思索,如何满足中国庞大的阿尔茨海默病医疗护理与保险需求,如何提高老年人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与求诊意识,如何将水平面下的冰山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如果无法阻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的上升,那么至少可以通过努力,让病患的生活更有质量。

数据来源:《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

世界阿尔茨海默报告2015、2016

《2017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中国公益研究院

世界卫生组织

国家统计局

 

记者:孙茜

设计:夏卒敏 韦梦

开发:韦梦

监制:耿铭钟

财新数据新闻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