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财新记者 陈亮
“老缅”,是中国老板对缅甸搬运工的亲切称谓。近4000名“老缅”,承担着亚洲最大西瓜市场的搬运工作。在机械枯燥的劳作中间,他们踢球、舞蹈、沐浴,举手投足都散发着骨子里的乐观。

本文原载于 《财新周刊》 2019年第09期,发表于2019年03月11日 滇缅边境小镇云南畹町,城外连片的铁皮大棚里,数千名缅甸工人在此搬运西瓜,赚取着比在仰光高出3倍的工资。这里供应着全中国80%的反季节西瓜。从冬到夏追着季节买瓜的商人们称,从南到北找不到这么廉价的西瓜搬运工,这些缅甸工人支撑着这座亚洲最大的“西瓜市场”。
一名河北的西瓜商人坐在仓库里。
抗战时期畹町是国之重镇。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在此交会,烈士们用血筑起的国际公路如同大动脉,将珍贵的盟军物资从这里运向当时中国抗战的心脏地带。如今,工价低廉的缅甸工人沿着这条路进入中国。
在金三角口岸附近,占地500亩的畹町农产品仓储物流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已建设运营了七年,现有商铺122间,年交易额30多亿元。因其主营西瓜和菠萝,又被称为“西瓜市场”。
每年入冬之后,100万吨西瓜从缅甸的瓦城、美提拉、孟牙等地陆续运入,在此交易后,发往中国各地。该市场综合发展部经理刘红芳称:“缅甸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西瓜,在冬季,国内80%的反季节西瓜都从这里发出,近4000名缅甸工人在这里搬运西瓜。”
缅甸工人被他们的中国老板称为“老缅”。这个称呼没有歧视,表达的是一种老友式的亲切。西瓜易损,装卸时必须以人工逐一搬运,如若没有老缅,中国的老板们将多付出1倍以上的人力成本。
来自曼德勒的小伙子SHINE TI是这里的一位“包工头”,带着27位老乡在此做工。他的父亲是最早一批来此工作的“老缅”,也是这个市场上最早的获益者,后来,父亲自己做了“包工头”,回曼德勒组织工人来西瓜市场打工,并给SHINE TI找了汉语老师。如今,20岁的SHINE TI学会了做生意必需的简单汉语,开始接手生意,大部分的工人年龄在20岁上下,少部分是拖家带口的老工人。他们只能拿到一个周的签证文件,到期之前要回口岸接着办手续。
早餐铺老板把房顶当做橱柜,扣着锅盖和淘米用的不锈钢盆,缅甸工人聚在此处吃早饭。
2019年2月25日清晨,开工前“老缅”在吃早餐。
西瓜从缅甸运来时,使用的是银光闪闪的缅甸卡车,相比中国东风大货小巧很多,车一入库,SHINE TI就开始仰着脸招呼着比他高很多的工人们,老缅们跳上车,把十多公斤一个的大西瓜迅速的抛向车下的同伴,车下接的人也泰然自若,双手举起,瞄准接住,弯腰减速,辛苦枯燥的工作,他们做起来如同在玩一场球赛。分拣、套袋、装箱,换好市场上统一的“缅甸特产”包装后,再一一码到大货车上。
一辆中国大板车上,“老缅”在铺设网兜。
满载的车驶出,空出的车位就成了老缅的球场,所有的小伙子们都喜欢踢一种竹子编的球,香瓜大小,轻巧有弹性。一旦两台卡车之间空出了一个车位,“竹球”比赛就会立刻开始。
2019年2月23日,搬西瓜的“老缅”每天从早9点忙到晚9点,但这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一有空闲就在停车场里赤着脚踢起藤球,踢到汗透衣背都不肯停歇。
一只垃圾桶每次都最先上场,它被推到场地一侧的中间位置,用来固定一根三米高的竹竿,竹竿上缠着的透明胶带就是他们的“球网”。比赛的场地类似排球,但只许用脚和头触球。SHINE TI是巴萨的球迷,正在用手机追着这个赛季的西甲联赛。他的手机没有4G流量,就翻看文字的报道。
河北商人高永乐每年冬季来此买西瓜,“装卸西瓜必须用人工,这里的缅甸工人很好用,听招呼,干活不偷懒,工费还便宜。
一位东北瓜商在呵斥缅甸工人注意安全别挡他的车,工人们则认为他在开玩笑。除了工费低廉,友善好相处,干活听话不偷懒也是瓜商们乐于长期雇佣“老缅”的主要原因。
工费根据市场行情浮动,每人每天50至100元人民币。而这个收入,比SHINE TI在仰光打工的收入要高出3倍。缅甸工人们对这个收入也感到满意。即使每天要和20多人挤在大通铺里。
2019年2月25日,清晨上工后,20多人聚集的大通铺宿舍里,只剩孩子在看电视。
和大多数的“老缅”一样,来自仰光的大学生Thiha Zaw,脸上涂着“老缅粉”,用黄香楝树的木头在石头上加水研磨至出浆,出门时抹在肤上清凉防晒, 在大通铺里,其持久的香味也掩盖着屋子里的其他气息。
来自仰光的大学生Thiha zaw也在西瓜市场做工。一位缅甸华裔介绍,在缅甸,很多大学生会这样半工半读地学上七八年才毕业。
Thiha Zaw每年在大学里学习两个月的历史,然后来西瓜市场打工赚取下一年的学费,并把一半的工钱寄给妈妈。中国给thiha zaw的改变之一是,吃饭时经常会使用勺子了,而在缅甸,家里人更喜欢传统的手抓饭。只有在特别正式的场合,才会使用勺子。
入夜后,放着音乐的卡车前,留着大胡子的曼德勒人Chit Min Oo和他的朋友们在跳着不知名的舞,他说感到快乐时他就跳舞,跳舞也使他快乐。
雨天,一位缅甸籍环卫工在草帽里戴着耳麦听音乐。
每天清晨和傍晚,仓库墙角、厕所旁、洗车场、市场上但凡有水龙头的地方,就是“老缅”的浴场。
露天洗澡的“老缅”。市场上但凡有水龙头的地方,就是“老缅”的浴场。
裹在身上的一块五尺见方的布,将自己和整个世界隔开,即使在开阔的路边老缅们也可以坦然洗澡,无论男女。
2019年2月23日,缅甸女工在清扫市场道路,远处便是缅甸境内的大山。
即使在雨天,“老缅”们也从不打伞,包西瓜的鱼皮口袋和纸箱就是他们的雨伞。
春节期间的西瓜生意没有往年红火,无事可做的两位工人在台球桌上休息。
设计:冷斌
版面编辑:王喆 罗静颖(实习)
订阅财新
支持严肃新闻
我要订